DB2312∕T 102-2024 绿色食品 榆黄蘑生产技术规程(绥化市)
ID: |
0B39A470E9DB43DCBD49C88E58788F2D |
文件大小(MB): |
0.25 |
页数: |
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CCS B05,备案号:,黑龙江省绥化市地方标准,DB2312,DB2312/T 102—2024,绿色食品,榆黄蘑生产技术规程,2024-09-01 发布2024-09-30 实施,绥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12/T 102—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绥化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绥化学院、黑龙江省肇东沿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艳芳、张腾霄、张立伟、王斌、孔令海、贾森、李杨、王超群,DB2312/T 102—2024,1,绿色食品榆黄蘑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榆黄蘑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转潮期管理、包,装、贮藏及运输、生产废弃物处理以及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绥化市绿色食品榆黄蘑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GB/T 39171 废塑料回收技术规范,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749 绿色食品食用菌,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8、NY/T 393、NY/T 749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栽培技术,4.1 栽培季节,根据出菇场所气候条件安排适宜生产季节,一般安排3月~5月、6月~8月两季栽培,温控设施完备,的可全年栽培,4.2 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4.2.1 选种,选择品种应适应本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菌丝生长健壮、出菇整齐、优质高产、耐,贮运等特点。固体菌种选择菌丝洁白、生长旺盛、无病虫害,菌龄30 d左右的栽培种。液体菌种要求菌,龄7 d左右,菌球大小均匀、活力旺盛、毛刺明显,静止5 min后菌球占菌液浓度80%以上或不分层,菌,DB2312/T 102—2024,2,液清亮、无异味,4.2.2 菌种生产,根据不同生产季节选择适当的类型品种,按照NY/T 528的要求生产一级种(母种)、二级种(原种)、,三级种(栽培种),4.3 栽培场地及菇房建造,4.3.1 栽培场地,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的地方,并且远离工矿区、交通主干道、畜禽舍、,垃圾和粪便堆积场,使栽培场地不被污水、废气、废渣、烟尘和粉尘污染源污染。与常规邻近的食用菌,场地应设置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避免禁用物质的影响。同时符合NY/T 391 的规定,4.3.2 菇房建造,菇房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地段,应坐北朝南,配备加温、降温设施,也可选择闲置房舍、温室、,塑料大棚等场所,4.4 原料选择、生产设备及工具,4.4.1 原料选择,根据当地原料的来源就地取材,结合栽培品种对原料的适应性选择适宜的原料,原料应符合NY/T,1935、NY/T 394的要求。要求原料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4.4.2 配料及灭菌设备,生产量大时,采用搅拌机配料,少量生产亦可人工配料;配料场地要求水泥地面。常压灭菌选用常,压简易蒸锅,一般采用铁板焊接而成,或用砖、水泥砌成简易灶体;高压灭菌选用高压灭菌锅,4.4.3 菌袋规格,栽培袋常压灭菌常采用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袋,高压灭菌采用聚丙烯菌袋。规格为长×折径×厚度分,别为(500 mm~550 mm)×(200 mm~280 mm)×(0.018 mm~0.025 mm),用线绳捆扎袋口,4.4.4 栽培料配方及配制方法,4.4.4.1 栽培料配方,栽培用培养基(简称为“栽培料”)可选用如下配方:,配方1:硬杂木78%、麦麸20%、玉米粉1%、石膏1%;,配方2:玉米芯88%、玉米粉10%、石灰1%、石膏1%;,配方3:玉米芯72%、豆秸10%、麦麸10%、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灰1%、石膏1%,4.4.4.2 配制方法,清理好拌料场地,按比例称取原料。先放主料后放辅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并多次翻堆,使培养料,含水量60%~65%。适宜含水量为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指间稍有水渗出无水滴落下,或用拇指和食指,捏培养料,指间有水迹,4.5 发酵料栽培,DB2312/T 102—2024,3,4.5.1 建堆,按培养基配方比例称好原辅料,玉米芯提前一天预湿,加水拌匀建堆。料堆高1.0 m,宽1.5 m~2 m,长度不限,四边宜陡。堆毕用铁铲轻拍堆表面,再用直径5 cm左右粗木棒在堆上自上而下、斜向均匀打,透气孔,直通堆底,料堆中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堆上盖薄膜或草帘,定期掀动,通风换气,4.5.2 翻堆,建堆2 d~3 d后待料堆内温度升至60℃~65℃维持24 h第一次翻堆,使料内外上下交换,如此重复,3次~4次,发酵10 d,4.5.3 发酵完成,发酵充分后pH值中性……
……